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 国学经典故事10篇 正文

国学经典故事10篇

时间:2024-05-09 06:43:01 来源:欧风美雨网

国学经典故事10篇

国学经典故事1  有一次孔子在前往齐国的国学故事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经典声音显得很悲哀。国学故事  孔子对驾车的经典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国学故事却不是经典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  于是国学故事,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经典前进一小段路后,国学故事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经典人,身上挂着镰刀,国学故事系着白带,经典在那里失声痛哭,国学故事然而却不是经典哀丧之哭。  孔子于是国学故事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  于是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  孔子问:“您现在并不是服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悲伤呢?”  丘吾子哽咽地说:“我此生有三个过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觉悟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  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让我听闻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  丘吾子悲痛地说:“我年轻时喜欢学习,可等我到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死了,这是我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这是我第二大过失;我生*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  丘吾子又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过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辞谢这个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  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  【感悟:】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是却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一定要抓紧啊!趁父母健在的光阴。  【树欲止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国学经典故事2  唐朝有位著名书法家叫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  第二天,小公权起了个五更,独自去了华京城。一进华京城,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胡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彩。  小公权“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老人慌忙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巧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小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个字:“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他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一样,铁骨铮铮、正直不阿(ē)。据说,有一次柳公权在写字,穆宗**边看边连连赞叹,惊诧地问:“你的字怎么写得这么好?能告诉我书法的秘诀吗?”柳公权毫不犹豫地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写字的窍诀在于心,心不清净、不端正,字也不可能漂亮。  【智慧小语】  无论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心一意,勤学苦练,才能成功。《弟子规》中说:“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意思是说:古人写字使用毛笔,写字前先要磨墨,如果心不在焉,墨就会磨偏了,写出来的字如果歪歪斜斜,就表示你浮躁不安,心定不下来。国学经典故事3  [原文]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路遥知**,日久见人心。  [译文]接近水才能了解鱼的习性,靠近山才能识别鸟的声音。路途遥远才知道马的力气大小,人与人相处时间长了才能看出人品的好坏。  [故事]割席断义  三国时,魏国的管宁和华歆是好朋友,但二人的性格却很不一样。管宁不在乎荣华富贵,把心思都用在钻研学问上,可华歆就很羡慕有权势的人。一天,他们在菜地里锄草,翻出一块金子。管宁毫不在意,华歆却想据为己有。还有一次,他们坐在席子上看书,有个大官乘着华丽的车子路过他们窗前。管宁依然在读书,华歆却连忙出去看,回来后还对管宁说个不停。管宁很反感,就拿出刀子将两人同坐的席子割成两半,说:“我发现我们不是一路人。从此以后,我们就像这片割开的草席一样,不再是朋友了。”  [解读]和人相处久了才能看出这个人是否和你合得来,值不值得继续交往下去,因此我们交朋友时应该多观察,这样才能交到合适的朋友。  [原文]两人一条心,有钱堪买金。一人一条心,无钱难买针。  [译文]两个人一条心,就能买得起黄金。如果一个人一个心眼儿,在一起连一根针也买不起。  [故事]兄弟折箭  宋朝时,吐谷浑的国王阿柴得了重病,他担心自己死后,儿子们会为了**而****,就把他们召集到一起。阿柴说:“你们都从箭袋里拿出一支箭来给我。儿子们各自抽出一支箭交给父亲。阿柴拿起一支箭给大儿子,说:“你能折断这支箭吗?”大儿子很容易就折断了箭。阿柴又让大儿子把剩下的箭一起折断,但大儿子无论如何都折不断哪些箭了。阿柴对儿子们说:“折断一支箭容易,想一起折断许多支箭就很难。你们明白吗?”儿子们都心领神会。阿柴去世后,他的儿子们团结一心,吐谷浑王国渐渐强大起来。  [解读]团结就是力量,小朋友们一定要向阿柴的儿子们学习,和同学们团结友爱,这样大家才能一起进步。  [原文]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是非朝朝有,不听自然无。  [译文]前来对你说别人是非的人,他自己就是一个制造是非的小人。是非每天都有,不去理会自然就不存在了。  [故事]父子骑驴  从前,有对父子赶着一头驴进城去。路中有人笑话他们说:“真笨,为什么不骑驴进城呢?”于是父亲让儿子骑**驴。走了不长时间,又有人说:“不孝的儿子,居然让父亲走路,自己骑驴。”父亲赶紧让儿子下来,自己骑着驴。又走一会儿,有人说:“这个父亲真狠心,居然让孩子走路,也不怕孩子累着。”父亲连忙让儿子也骑上驴,心想这回总算满足所有人的了。但又有人说:“两人都骑驴,还不把驴压死啊。”于是父子俩又下来,绑起驴的四条腿,用棍子抬着驴走。他们经过一座桥时,驴挣扎了一下,掉到河里淹死了。  [解读]人应该有主见,该听的话要听,不该听的话就不要去理会,这样才不至于做错事。  [原文]学者如禾如稻,不学者如蒿如草。学不尚实行,马牛而襟裾。  [译文]喜欢学习的人就像禾苗一样,是有用之材;不爱学习的人就像野草一样,只能当柴烧。学习了道理而不按理行事,就像穿了衣服的牛马一样,依然改变不了基本性。  [故事]阮大铖学不尚行  明朝末年的阮大铖是著名的戏曲家,是诗歌的创作上也很在成就。但是,他十分虚荣,爱慕权势,为了做官而不择**,甘心和魏忠贤这种奸邪的人勾结在一起。后来,阮大铖又怕朝里正直的人士联合起来反对他,就辞官回家避风头。但是,他不甘心默默无闻,私下里对自己的亲戚和朋友说:“我还能好好儿地活着回来,那些人可不一定。”后来,魏忠贤害死了那些正直的人。阮大铖知道后很得意,就又开始勾结魏忠贤,为非作歹。然而,坏人终究是不会有好下场的,阮大铖后来投降了清朝,在随军出征的时候惨死在途中。  [解读]学习了书本上的做人的道理就要切实地去实行,我们要言行一致,做一个正起码的人。  [原文]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  [译文]请求别人帮助的时候,应当去求那些真正的男子汉;接济别人时,应当接济那些急需接济的人。干渴的时候,一滴水也像甘露一样甜美;酒醉之后,再添杯还不如不添。  [故事]宋太宗雪中送炭  宋太宗虽然是**,但他知道创业不易,因此生活很俭朴,也很体恤百姓。有年冬天很冷,太宗穿着狐狸皮外套,坐在温暖的屋子里还觉得冷。他想:“天气这么冷,那些缺衣少柴的百姓肯定也很冷。”于是,他把开封府尹召进宫,说:“现在这么冷,我们这些吃穿不愁的人都觉得冷,那些缺衣少食、没有木炭的百姓肯定更冷。你现在就带人拿着衣食和木炭去城里走走,帮帮那些无衣无柴的百姓。”开封府尹听后,立刻带人拿着衣食和木炭,去问候那些贫困的百姓。受到救助的人们都很感激。于是,历史上便留下了“雪中送炭”的佳话。  [解读]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及时地给予他们帮助。国学经典故事4  胯下之辱  韩信少年时很贫穷,有志向但没有力气。在淮阴钓鱼,靠一个洗衣的老婆婆每天分饭给他吃。韩信说:“以后我一定要好好报答你。”洗衣婆婆很生气,责备他:“我看你像王孙公子,不忍你挨饿,才给你饭吃,哪里想你重重报答?”韩信一次上街,被屠宰欺负,屠宰调戏他:“你不怕,就拿刀杀我;如果不能,就从我胯下爬过去。”韩信没办法,俯下身从屠宰胯下爬过去,街上的人都说韩信胆小懦(nuò)弱。后来刘邦的丞相萧何三次将韩信举荐给汉王刘邦。刘邦筑坛拜韩信为大将。韩信辅佐汉朝有功,被封为齐王。  成语“胯下之辱”现在常指胸有大志,能暂时忍受屈的人。国学经典故事5  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孔子问:“您现在并不是服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悲伤呢?”丘吾子哽咽地说:“我此生有三个过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觉悟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让我听闻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丘吾子悲痛地说:“我年轻时喜欢学习,可等我到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死了,这是我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这是我第二大过失;我生*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丘吾子又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过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辞谢这个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  【智慧小语】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是却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一定要抓紧啊!趁父母健在的光阴。国学经典故事6  母熊护子法  昔日有母熊被猎人打中要害,端坐不动而没有倒地,猎人觉得很奇怪,上前去看个究竟,结果发现母熊已经死了,却紧紧抱住一颗大石头。为什么呢?原来母熊的孩子在石下的溪流中玩水,母熊怕落石会打中小熊,所以至死也忍痛抱紧大石不放。  【智慧小语】动物界中的母与子,无论生死都相互眷恋,它们的慈爱与孝义都到了极处。人类为了贪欲捕杀动物,天下没有比这更狠心的了!国学经典故事7  破釜(fǔ)沉舟  秦朝末年,秦军大将章邯攻打赵国。赵军退守巨鹿(今河北*乡西南),并被秦军重重包围。楚怀王于是封宋义为**军、项羽为副将,率军救援赵国。  宋义引兵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四十六天按兵不动,项羽对此十分不满,于是要求进军决战,解困赵国。但宋义却希望秦赵两军交战后待秦军力竭之后才进攻。此时军中粮草缺乏士卒困顿,宋义仍旧自顾饮酒,项羽见此忍无可忍,进营帐杀了宋义,并声称他叛国反楚。于是将士们拥护项羽为**军。  随后,项羽率所有**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项羽在全军渡过黄河之后下令把所有的船只凿沉,打破烧饭用的锅,烧掉自己的营房,只带三天干粮,以此表决一死战,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正是这样,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声惊天动地。经过九次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而前来增援的其他各路诸侯却都因胆怯,不敢近前。楚军的骁(xiāo)勇善战**提高了项羽的声威。以至战胜后,项羽于辕门接见各路诸侯时,各诸侯皆不敢正眼看项羽。  后来,“皆沉船,破釜甑”演化为成语“破釜沉舟”,以比喻拼死一战,决心很大。国学经典故事8  铁棒磨针  李白的父亲是位商人,做生意赚了不少钱,相当富裕。相传,李白小时候在四川象耳山读书。有一天逃学下山,经过一条小山涧,见到一位老奶奶在山洞旁磨铁棒。李白觉得很奇怪,走上前询问,老奶奶回答说要用铁棒磨针。一根粗铁棒要磨成一根细小的针谈何容易,但老奶奶信心十足,她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从此以后李白就打消逃学念头,下功夫读书了。他既学文又习武,专门学习剑术。决心要做一个满腔侠义的“游侠”。  智慧小语:纵观古今中外名人的成功史,往往并不是因为天赋异禀,而是因为勤奋过人。正如爱迪生所说:“天才那就是2%的灵感加上98%的汗水,但那2%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8%的汗水都要重要。”国学经典故事9  【病入膏肓】  “病入膏育”这则成语的膏肓是古以膏为心尖脂肪,肓为心脏与隔膜之间,膏肓之间是药力不到之处。意指病已危重到了无法救治的地步。亦喻事情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至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春秋时期,晋景公有一次得了重病,听说秦国有一个医术很高明的医生,便专程派人去请来。  医生还没到。晋景公恍惚中做了个梦。梦见了两个小孩,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说话。  一个说:“那个高明的医生马上就要来了,我看我们这回难逃了,我们躲到什么地方去呢?”另一个小孩说道:“这没什么可怕的,我们躲到肓的上面,膏的下面,无论他怎样用药,都奈何我们不得。”  不一会儿,秦国的名医到了,立刻被请进了晋景公的卧室替晋景公治病。诊断后,那医生对晋景公说:“这病已没办法治了。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针又达不到,吃汤药,其效力也达不到。这病是实在没法子治啦。”  晋景公听了,心想医生所说,果然验证了自己梦见的两个小孩的对话,便点了点头说:“你的医术真高明啊!”说毕,叫人送了一份厚礼给医生,让他回秦国去了。国学经典故事10  刘禹锡(772-842)是中唐诗人。由于受王叔文“永贞革新”的牵连,公元805年,他被贬往郎州(湖南常州)任司马。九年后,四十多的刘禹锡才被召回长安。听说玄都观的千数桃花,开得很好看,就和朋友去观赏,并写了首《游玄都观》的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因为这首诗,他又被贬到播州(贵州遵义)当刺史,后改为连州(广东连县)刺史,又调任夔(音魁)州(四川奉节)、和州(安徽和县),后被解职。十四年后,刘禹锡再度被召回长安。  当年玄都观的热闹已经没有了:千颗桃花荡然无存,只有青苔上几丛菜花在春风中摇曳。  诗人很感慨,又写了首《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国学经典故事10篇扩展阅读国学经典故事10篇(扩展1)——国学经典故事10篇国学经典故事1  指鹿为马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时,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nìng)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说,“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xiáo)黑白。国学经典故事2  远交近攻  战国末期,七雄争霸。秦国经商鞅变法之后,**发展最快。秦昭王开始图谋吞并六国,独霸中原。公元前270年,秦昭王准备兴兵伐齐。范雎(jū)此时向秦昭王献上“远交近攻”之策,阻秦国攻齐。他说:齐国**强大,离秦国又很远,攻打齐国,部队要经过韩、魏两国。**派少了,难以取胜;多派**,打胜了也无法占有齐国土地。不如先攻打邻国韩、魏,逐步推进。为了防止齐国与韩、魏结盟,秦昭王派使者主动与齐国结盟。其后十余年,秦始皇继续坚持“远交近攻”之策,远交齐楚,首先攻下韩、魏,然后又从两翼进兵,攻破赵、燕,**北方;攻破楚国,*定南方;最后把齐国也收拾了。秦始皇征战十年,终于实现了***的愿望。  远交近攻,语出《战国策*秦策》:范雎曰:“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这是范雎说服秦王的一句名言。远交近攻,是分化瓦解敌方联盟,各个击破,结交远离自己的国家而先攻打邻国的战略性谋略。当实现军事目标的企图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时,应先攻取就近的敌人,而不能越过近敌去打远离自己的敌人。为了防止敌方结盟,要千方百计去分化敌人,各个击破。消灭了近敌之后,“远交”的国家又成为新的攻击对象了。“远交”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避免树敌过多而采用的外交诱骗策略。  成语“远交近攻”,后来也指待人、处世的一种**。国学经典故事3  鸡鸣狗盗  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不久,大臣们劝秦王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有家人,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改变了主意,把孟尝君和他的手下人**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  昭王有个最受宠爱的妃子。孟尝君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应了,条件是拿齐国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qiú)(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报酬。这可叫孟尝君作难了,因为刚到秦国,他便把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就在这时候,有一个门客说:“我能把狐白裘找来!”原来这个门客最善于钻狗洞偷东西。他了解到,那件狐白裘放在宫中的**贮藏室里,便借着月光,钻进贮藏室把狐白裘偷了出来。妃子见到狐白裘高兴极了,想方设法说服秦昭王放弃了杀孟尝君的念头。  孟尝君立即率领手下人连夜偷偷骑马向东快奔。到了函谷关(在现在河南省灵宝县,当时是秦国的东大门)正是半夜。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半夜时候,鸡怎么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时,只听见几声“喔,喔,喔”的雄鸡啼鸣,接着,城关外的雄鸡都打鸣了。原来,孟尝君的另一个门客会学鸡叫,而鸡是只要听到第一声啼叫就立刻会跟着叫起来的。怎么还没睡踏实鸡就叫了呢?守关的士兵虽然觉得奇怪,但也只得起来打开关门,放他们出去。  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尝君已经逃走,立刻派出人马追赶。追到函谷关,人家已经出关多时了。孟尝君靠着鸡鸣狗盗之士逃回了齐国。  成语“鸡鸣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国学经典故事4  母熊护子法  昔日有母熊被猎人打中要害,端坐不动而没有倒地,猎人觉得很奇怪,上前去看个究竟,结果发现母熊已经死了,却紧紧抱住一颗大石头。为什么呢?原来母熊的孩子在石下的溪流中玩水,母熊怕落石会打中小熊,所以至死也忍痛抱紧大石不放。  【智慧小语】动物界中的母与子,无论生死都相互眷恋,它们的慈爱与孝义都到了极处。人类为了贪欲捕杀动物,天下没有比这更狠心的了!国学经典故事5  惊弓之鸟  有一天,更羸(léi)和魏王站在一个高台上,仰头看见有鸟在天空中飞。  更羸对魏王说:“请大王看看,我可以只拉弓不发箭而把鸟射下来。”  魏王不相信地说:“难道你的射术可以达到这样的水*吗?”  更羸很自信地说:“可以。”  过了一小会儿,一只雁从东方飞来,更羸拿起弓拉了一下空弦,那只雁就一下子栽落到地上。  魏王惊叹说:“你射箭的本领居然可以达到这样一种地步!”  更羸说:“这是一只受伤的孤雁啊!”  魏王说:“先生是怎么知道的呢?”  更羸回答说:“它飞得很缓慢,叫声很悲惨。飞得慢,是因为旧伤疼痛;叫得惨,是因为长久失群。由于它的旧伤没有长好而害怕的心情又没有去掉,所以一听见弓弦响,就急忙往高处飞,这就引起伤口破裂,从高空掉下来了。”  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比喻受过惊恐见到一点动静就特别害怕的人。国学经典故事6  每每翻开我那饱经风霜的《国学经典诵读》,总能让我从中领悟出不同的人生哲理。它就像一个无声的导师,为我开辟一条条人生道路。  在我读《国学经典诵读》的时候,有许多诗句和论语深深的刻印在我的脑海中。正是因为这些诗句和论语,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记得在四年级的时候,我和杨越超是同桌。一开始我们相处得挺好的,但有一天上早自习,我跟杨越超开了一个小玩笑,没想到他当真了,他板着脸。我连忙解释道:“ 你别当真了,我说得只是个玩笑。”他好像并没有听我解释,便气冲冲地跑出了教室。  过了一会儿,他回来了,身边围着几个男生。他来到我桌子前踢了我的桌子,并说道:“ 叫你开玩笑。”当时是我很生气,也想跟他痛快地吵一架,但我没有,因为我想到了《国学经典诵读》中的“忍一时,风*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教室里的人都围了过来,我隐约听到有人小声地嘀咕着:“ 你看洪烛*,竟然还在忍,真是胆小!”顿时我变得热血沸腾,攥紧了拳头,并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忍住。  “丁零零,丁零零”就在这时上课了,我心想:“ 谢天谢地,在这关键时刻老天爷还是选择帮助我!”这节课是数学课,杨越超忘记带了尺子,到处借也没借到,只好向我借,他拍了我一下,说:“ 对不起啊。”我边笑着说边把尺子递给他:“ 没事,我们是朋友嘛。”  还有一次,我们家大扫除,妈妈负责家具清洁,我负责扫地和拖地,爸爸负责擦窗户。过了一会儿,爸爸和妈妈做好了,只有我自己还在慢吞吞地扫地。我瞧见爸爸妈妈早做完了,就剩我一个人了,我顿时气泄了一半儿,我坐在沙发上休息时,我想到:“ 要不,我不扫了,一会儿爸爸妈妈会扫的。”可是我又想到了一句话“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是我在《国学经典诵读》里学到的。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我还是觉得只有坚持不懈,才会有收获。于是,我把地扫完了,并且地板上干干净净,连一点灰尘也没有。我果然得到了爸爸妈**表扬,我的心里喜滋滋的。  书是我们的知心朋友,它可以引导我们奋力前进,更进一步。多读好书,会使我们脱离庸俗,脱离无知,走到哪里仿佛都有一种属于书的清香伴随着我们。所以,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国学经典故事7  〔原文〕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译文〕作为兄长要善待弟弟,作为弟弟要尊敬兄长,兄弟之间和睦相处,这也是对父母的一处孝顺。与人相处时把财物看得很轻,哪里还会产生怨恨呢?与人说话时做到互相忍让,愤恨自然就消失了。  〔故事〕孔融让梨  汉朝时,有个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孔融有五个哥哥,一个弟弟。有一天,家里吃梨。一盘梨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让孔融先拿。你猜,孔融拿来了一个什么样的梨?他不挑好的,不见拣大的,只拿了一个最小的。爸爸看见了,心里很高兴:别看这孩子才四岁,还真懂事。就故意问孔融说:“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儿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父亲又问他:“你不是还有个弟弟呢,他不是比你还要小吗?”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你看,孔融讲得多好啊。父亲听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个好孩子。”孔融才四岁,就知道让梨。上让哥哥,下让弟弟。大家都称赞他。国学经典故事8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xiàn)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  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他的哥哥讥笑他,他却不在乎。  天长地久,他写出了两本书,引起了轰动,别人问他读书有什么窍门。  他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xiàn)。”  人们很佩服他,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  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的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日之余。  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  感悟:现在有些人总找借口说:“我白天那么忙,工作压力那么大,生活节奏那么紧,哪有时间学习?”其实,只要你自己肯学,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爱因斯坦和鲁迅说过同样一句话: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有个著名的“三八理论”,就是一个普通成年人的一天应该分为“三个八”:八小时工作、八小时睡觉、八小时**安排时间。前面两个“八”,大多数人是一样的,并无多大变化;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就在于剩下的八小时怎么度过。国学经典故事9  黄香温席  古代有个叫黄香的人,以孝出名。他9岁时母亲去世,从此他更细心地照顾父亲,一人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事。到了冬天,他害怕父亲着凉,就先钻到冰冷的被窝里,用身体温热被子后,再扶父亲上床睡下。不像现在,可以开电热毯、开暖气,那时候他只能用自己的身体。到了夏天,为了使父亲晚上能很快入睡,他每晚都先把凉席扇凉,再请父亲去睡。黄香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他当**以孝闻名的好官,人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被列为“***孝”之一。  感悟:用孝顺的心对待父母,父母可以得到很好的孝养;用慈悲的心对待众生,众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利益。用恭敬孝养父母的心做天下的事情,这个世界会因为你的存在而变得格外美好。国学经典故事10  以人为镜  唐太宗是一个文武双全,英明盖世的能人,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在他身边有两位**他言行的“明镜”:一为长孙皇后,另一位乃忠义贤良的魏征。**一有过错,他们立即会巧妙地指出。  据《贞观政要》一书所载:唐太宗喜欢一只小鹞子,一日正在玩鸟,魏征来了,太宗怕魏征指责自己,赶快把小鸟藏到怀中。魏征假装没看到,故意留下来与他商谈****。太宗心里虽为鸟着急,却也怕暴露,因为他信任、敬畏魏征。等魏征走后,太宗取出怀里心爱的小鸟一看,早已命归黄泉了。  于是伤心地回到后宫,大发雷霆说:“我非杀掉这个田舍翁不可!”  皇后闻之,问明原委,立刻穿上大礼服向太宗行礼道贺:“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唐朝有魏征这样的好臣子,又有您这样的好**,这是有史以来没有过的好现象,国家兴盛指日可待。”故使太宗渐渐*息了怒气。  唐太宗就“以人为镜”常观察自己,真正做到了勇于改过、从善如流。  后来魏征死了,唐太宗惋惜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而今魏征不在了,朕就少了一面镜子。”  故事点评:身体的仪表妆容,可以用镜子来观察;而自己的心态行为,就要靠别人来**,或靠自心来反观,一旦发现了错误,就要立即改正。能得旁人**、提醒、指出自己的过失是相当重要的,若是具有德行的智者指出你的过失时,就可以推知自己肯定有过失,应反观自己力图改正,并真诚地感谢指责自己的人,也应万分珍惜这种福报机缘!国学经典故事10篇(扩展2)——国学经典励志故事3篇国学经典励志故事1  赵襄王向王子期学习驾车技巧,刚刚入门不久,他就要与王子期比赛,看谁的马车跑得快。可是,他一连换了三次马,比赛三场,每次都远远地落在王子期的后面。  赵襄王很不高兴,责问王子期道:“你既然教我驾车,为什么不将真本领完全教给我呢?难道还想留一手吗?”  王子期回答说:“驾车的方法、技巧,我已经全部教给大王了。只是您在运用的时候有些舍本逐末,忘却了要领。一般说来,驾车时最重要的是使马在车辕里松紧适度,自在舒适;而驾车人的.***则要集中在马的身上,沉住气,驾好车,让人与马的动作配合协调,这样才可以使车跑得快,跑得远。  可是刚才您在与我赛车的时候,只要稍有落后,心里就着急,使劲鞭打奔马,拼命要超过我;而一旦跑到了我的前面,又时常回头观望,生怕我再赶上您。  总之,您是不顾马的死活,总是要跑到我的前面才放心。其实,在远距离的比赛中,有时在前,有时落后,都是很正常的。而您呢,不论领先还是落后,心情都十分紧张,您的***几乎全部集中在比赛的胜负**,又怎么可能去调好马、驾好车呢?这就是您三次比赛、三次落后的根本原因啊。”  智慧小语: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集中精力,掌握要领,不计功利。如果过于患得患失,往往会事与愿违。国学经典励志故事2  孔子往北游到了农山,子路、子贡和颜渊陪从在旁。孔子向四面眺望了一会,长叹一口气说:“唉,你们几个谈谈各自的志向吧,我将从中选择。”  子路于是走到前列说:“我希望用白羽装饰起来的箭,把弓扯得像满月一样;用赤羽装饰起来的旗帜,像日色一样的灿烂。呜钟击鼓的进军号响彻云霄,旌旗铺满大地。我独当一面出来抵抗,一定能够拔下敌人的旗帜,占领广阔的土地,大奏凯歌。”  孔子听了说:“你真是勇敢过人啊!”  子贡也走到了前列来说:“我希望齐国和楚国在广阔的原野上打起来,两国的防御工事可以相互瞭望得到,两国兵马扬起的尘土飞扬在一起,彼此拔出刀来,扭结在一起。于是我穿上白色的衣裳,戴上白色的帽子,在齐楚之间陈述自己的意见,把战争导致的利害关系加以推论,以解决两国的兵患。”  孔子听了说:“你真是能言善辩啊!”  颜渊却避而不答,孔子问:“怎么唯独你没有志愿呢?”颜渊回答说:“文、武两方面的事,他们已经说了,我还要说什么呢?”孔子说:“各人谈各人的志向,你还是谈谈吧。”  颜渊于是回答说:“听说香草和臭草不是藏在一个器皿里,尧王和桀王不**一个国家,因为不是同一个类别。我愿得遇圣明的君主,帮他施行礼治,以礼乐教育、感化百姓。使他们在城市里不必设防,两国边境不越境,将兵器铸为农器,把军马放在*原大泽中去,百姓们没有怨女旷夫的忧思,国家没有战争的灾难。那么,子路的勇力、子贡的辩巧,也就没有用武之地了。”  孔子听了严肃地说:“你真是有德行啊!”  子路问:“夫子您选择哪一个呢?”孔子说:“不损害财力,不危害百姓,又没有浮夸的话,就要推颜渊了。”  智慧小语:子路骁勇善战,希望披上铠甲,迎战于敌军,凯旋而归;子贡善辩,希望游说两国之间,以辩才解决争斗;颜渊愿以德辅佐圣王,以礼乐**,希望百姓们安居乐业,变兵器为农器,永离战火硝烟。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立志需要谨慎,立志的方向与目标,应以利他为出发点。一旦选择错了方向,会将自己的人生引入歧途。国学经典励志故事3  江西抚州的王安石少有大志,负籍远游,曾挑着书箱行李,从家乡临川,来到宜黄鹿岗芗林书院求学。在名师杜子野先生指导下,他勤奋苦读,每至深夜。  一日,王安石翻阅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得知李白梦见自己所用的笔头上长了一朵美丽的花,因此,才思横溢,后来名闻天下。于是他拿着书问杜子野先生:“先生,人世间难道真会有生花笔吗?”  杜子野正色道:“当然有啊!事实上有的笔头会长花,有的笔头不会长,只是我们的肉眼难以分辨罢了。”  王安石见杜子野先生如此认真,便道:“那么先生能给我一支生花笔吗?”  于是,杜子野拿来一大捆毛笔,对王安石说:“这里九百九十九枝毛笔,***一枝是生花笔,究竟是哪一枝,连我也辨不清楚,还是你自己找吧。”  王安石躬身俯首道:“学生眼浅,请先生指教。”  杜子野摸着胡须,沉思片刻,严肃地说道:“你只有用每枝笔去写文章,写秃一支再换一支,如此一直写下去,定能从中寻得生花笔。除此,没有别的办法了。”  从此,王安石按照杜子野先生的教导,每日苦读诗书,勤练文章,足足写秃了五百枝毛笔。可是这些笔写出来的文章仍然一般,也就是说还没有从中找到“生花笔”。他有些泄气,于是又去问杜子野先生:“先生,我怎么还没有找到那枝生花笔呢?”  杜子野没有说什么,饱蘸墨汁,挥笔写了“锲而不舍”四个大字送给他。  又过了好久,王安石把先生送给他的九百九十八枝毛笔都写秃了,仅剩一枝。一天深夜,他提起第九百九十九枝毛笔写了一篇《策论》,突然,他觉得文**涌,行笔如云,一篇颇有见地的《策论》一挥而就。他高兴得直跳了起来,大声喊:“我找到生花笔了!”  从此,王安石用这枝“生花笔”学习写字,接着乡试、会试连连及第。以后又用这枝笔写了许多**时弊、安邦**的好文章,被后人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智慧小语:梅花香自苦寒来,生花妙笔得成于一个“勤”字。曾经有人问牛顿:“你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牛顿回答说:“假如我有一点微小成就的话,没有其它秘诀,唯有勤奋而已。”国学经典故事10篇(扩展3)——国学经典励志小故事3篇国学经典励志小故事1  孟子小时候厌倦学习,有一天不愿读书,就逃回了家。孟母正好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一句话没讲,就把织布的梭子给弄断了,这意味着马**要织成的一匹布全毁了。孟子非常孝顺,忙跪下来问:“您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告诉他:“读书求学不是一两天的事,就像我织布,必须从一根根线开始,然后一寸一寸地才能织成一匹布,而布只有织成一匹了,才有用,才可以做衣服。读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像你这样半途而废、浅尝辄止,以后怎能成才呢?”若是现在的孩子,可能不懂反省自己,一句话就扔给母亲:“这是你自己的事。”但孟子的根基毕竟不同一般,他如梦初醒、恍然大悟,从此一心向学,再也不随便旷课,后来继孔子而成为“亚圣”。  【智慧小语】《弟子规》中说:“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应顺承。”对父母长辈的责备,理应乐于听受。对父母的批评,也要视为一种教诲。国学经典励志小故事2  古代有个叫黄香的人,以孝出名。他9岁时母亲去世,从此他更细心地照顾父亲,一人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事。到了冬天,他害怕父亲着凉,就先钻到冰冷的被窝里,用身体温热被子后,再扶父亲上床睡下。不像现在,可以开电热毯、开暖气,那时候他只能用自己的身体。到了夏天,为了使父亲晚上能很快入睡,他每晚都先把凉席扇凉,再请父亲去睡。黄香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他当**以孝闻名的好官,人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被列为“***孝”之一。  【智慧小语】用孝顺的心对待父母,父母可以得到很好的.孝养;用慈悲的心对待众生,众生都能得到很好的利益。用恭敬孝养父母的心做天下的事情,这个世界会因为你的存在而变得格外美好。国学经典故事10篇(扩展4)——幼儿园国学经典故事5篇幼儿园国学经典故事1  以人为镜  唐太宗是一个文武双全,英明盖世的能人,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在他身边有两位**他言行的“明镜”:一为长孙皇后,另一位乃忠义贤良的魏征。**一有过错,他们立即会巧妙地指出。  据《贞观政要》一书所载:唐太宗喜欢一只小鹞子,一日正在玩鸟,魏征来了,太宗怕魏征指责自己,赶快把小鸟藏到怀中。魏征假装没看到,故意留下来与他商谈****。太宗心里虽为鸟着急,却也怕暴露,因为他信任、敬畏魏征。等魏征走后,太宗取出怀里心爱的小鸟一看,早已命归黄泉了。  于是伤心地回到后宫,大发雷霆说:“我非杀掉这个田舍翁不可!”  皇后闻之,问明原委,立刻穿上大礼服向太宗行礼道贺:“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唐朝有魏征这样的好臣子,又有您这样的好**,这是有史以来没有过的好现象,国家兴盛指日可待。”故使太宗渐渐*息了怒气。  唐太宗就“以人为镜”常观察自己,真正做到了勇于改过、从善如流。  后来魏征死了,唐太宗惋惜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而今魏征不在了,朕就少了一面镜子。”  故事点评:身体的仪表妆容,可以用镜子来观察;而自己的心态行为,就要靠别人来**,或靠自心来反观,一旦发现了错误,就要立即改正。能得旁人**、提醒、指出自己的过失是相当重要的,若是具有德行的智者指出你的过失时,就可以推知自己肯定有过失,应反观自己力图改正,并真诚地感谢指责自己的人,也应万分珍惜这种福报机缘!幼儿园国学经典故事2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传说,王母娘娘举办蟠桃会,请来了各怀绝技的八位神仙。蟠桃会散后,八位神仙相伴回家。他们一同来到东海,驻云观望。只见东海中波涛汹涌,巨浪滔天,景象蔚为壮观。吕洞宾建议说:“今天我们要是乘着祥云飘过东海,未免有失我们神仙的身份。不如各显一下身手,各自拿出一样东西,投入水中,乘之过海,怎么样?”各位神仙齐声说好。于是,铁拐李率先将拐杖投入水中,站在上面渡过东海;蓝采和又坐在自己的花篮中悠然过海;接着,吕洞宾、张果老、韩湘子、曹国舅、汉钟离、何仙姑也纷纷乘着各自的剑、纸驴、箫、玉版、莲花飘然渡过了东海。幼儿园国学经典故事3  晏婴是齐国的相国。  春秋末期,诸侯均畏惧楚国的强大,小国前来朝拜,大国不敢不与之结盟,楚国简直成了诸侯国中的霸主。  齐相国晏婴,奉齐景公之命出使楚国。楚灵王听说齐使为相国晏婴后,对左右说:“晏*仲身高不足五尺,但是却以贤名闻于诸侯,寡人以为楚强齐弱,应该好好羞辱齐国一番,以扬楚国之威,如何?”  太宰一旁言道:“晏*仲善于应对问答,一件事不足以使其**,必须如此这般方可。”楚王大悦,依计而行。  晏婴身着朝服,乘车来到楚国都城东门,见城门未开,便命人唤门,守门人早已得了太宰的吩咐。  指着旁边的小门说:“相国还是从这狗洞中进出吧!这洞口宽敞有余,足够您出入,又何必费事打开城门,从门而入呢?”  晏婴听罢,笑了一笑,言道:“这可是狗进出的门,又不是人进出的门,出使狗国的人从狗门出入,出使人国的人从人门出入,我不知道自己是来到了人国呢,还是狗国呢?我想楚国不会是一个狗国吧!”  守门之人将晏婴的话传给楚灵王,楚灵王听罢,沉思了一会儿,才无可奈何的吩咐打开城门,让晏婴堂堂正正地进入楚都。  智慧小语:以貌识人,只能显示出自己的无知。智慧依靠强大的心灵和优秀的头脑,而不是外貌。仅靠表面现象来看待人和事物的时候,首先被欺骗的,往往是我们自己。幼儿园国学经典故事4  《庄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孔子带着弟子到楚国去,路上经过一个树林,在树林中有个驼背老人在用竹竿粘知了。他粘知了非常轻松,就像在地上捡知了一样。孔子问:您的动作真是巧啊!有什么门道吗人说:我确实有自己的办法,我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叠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这样失手的情经很少了;叠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这样失手的情况十次也不会超过一次;叠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就会像上拾取知了一样容易。我立定身子,犹如立着的断木桩,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虽然天大地大,万物繁多,但我一心专注于知了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这什么不能成功呢!最后孔子转过身来对弟子说:“专心致志,本领就可以练到出神入化的地步。这就是驼背老说的道理。”  智慧小语:一个人如果能够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集中精力,勤学苦练,就可以掌握一门过硬的本领。幼儿园国学经典故事5  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孔子问:“您现在并不是服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悲伤呢?”丘吾子哽咽地说:“我此生有三个过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觉悟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让我听闻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丘吾子悲痛地说:“我年轻时喜欢学习,可等我到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死了,这是我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这是我第二大过失;我生*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丘吾子又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过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辞谢这个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国学经典故事10篇(扩展5)——国学经典语句3篇国学经典语句1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郑板桥《对联》  3、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晋书》  4、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6、“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7、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歌》  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1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11、“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弟子规》  1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13、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1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15、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  16、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17、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1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1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  20、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21、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22、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23、修身、齐家、**、*天下。——《大学》  2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25、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26、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8、功不可以虚成,名不可以伪立。——《答宾戏》  29、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3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31、“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弟子规》  3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33、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34、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3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3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37、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郑板桥《对联》  38、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晋书》  39、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40、功不可以虚成,名不可以伪立。——《答宾戏》  4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42、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4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4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4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46、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47、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  4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49、“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50、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51、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歌》  52、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  5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5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5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56、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57、修身、齐家、**、*天下。——《大学》  58、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5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国学经典语句2  1.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2.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6.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  7.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8.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9.养心莫善于寡欲。  10.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11.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无言而不行也。  12.爱人不外己,己在所爱之中。  13.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14.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15.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国学经典语句3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7、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9、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10、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1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1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  1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  1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15、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弟子规》  16、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礼记》  1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8、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19、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20、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2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  2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2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26、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27、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28、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29、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30、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格言连璧》  31、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战国策》  3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3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  34、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35、鱼离水则鳞枯,心离书则神索。  36、有真才者,必不矜才;有实学者,必不夸学。——《格言连璧》  37、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38、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39、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40、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  41、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晋书》  4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43、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4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世家》  45、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4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7、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诗经》  4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49、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孝经。天子章》  5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5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52、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宋朱熹读书之要》  53、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5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5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  5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5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少傅箴》  58、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5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60、行成于思,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61、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  6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  6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64、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礼记》  65、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  6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6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6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  70、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7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7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73、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弟子规》  7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志》  7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76、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  77、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 《战国策》  78、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7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80、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81、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8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83、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风相鼠》  8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85、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  86、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8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88、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8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90、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  91、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  9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  9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传》  9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95、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  96、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9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98、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  99、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  100、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10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  102、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10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孔子家语·六本》  104、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三国志》  10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106、路遥知**,事久见人心。—— 清《增广贤文》  10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  108、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10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1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1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1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113、满招损,谦受益。 —— 《尚书》  114、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明·吕坤《**语·应务》  115、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  11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  11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1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论语》  11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120、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12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师说》 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第241期国学经典故事10篇(扩展6)——国学经典散文3篇国学经典散文1  儒家文化融合百家而为国学,*文化海纳百川而成经典。《唐诗》,《宋词》,《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论语》,《菜根潭》……这些都是国学,这些都是**文化的精髓。  国学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国学是要读的,读懂了,自然就理解了。  国学是先人用尽一生而总结的道理,那是对人生的品读,那里有人世的沧桑,有历史的痕迹,有生命的真谛,那些都是*的骄傲,那些沉积着一个伟大的名族不变的精魂,国学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修身养性,教会我们如何做真人,教会我们分清美丑,明辨是非。国学使我们从圣人和智者的叮咛中品位人生的真谛,从一件小事,从一句话,从一个动作,从一个事物中,我们都能感悟到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怀。国学经典总是引领我们不断领悟到生命的意义,端正青少年正确的人生态度。  国学,需要我们用一辈子去体会,而国学中的精华,一生也学不完。  《论语》使我们修身养性,德行人生。《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一生都主张“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教会我们如何做仁人。《论语》的真谛,就是要告诉大家,怎样才能攀上人生的高峰,怎样才能体会到人生的意义,怎样才是真正地对人有“仁爱”之心,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  “《菜根谭》囊括了5000年*处世智慧的奇书。”这是世人对它的评价。“云中世界,静里乾坤;冷静观人,理智处世;水滴石穿,瓜熟蒂落。”人生就是这样,要能够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寻到快乐的因子,要能够在荣誉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学会坚持。《菜根谭》,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无穷趣味。我觉得《菜根谭》它真的看懂了这复杂的社会,教会了我怎样面对生活,面对人生。  《道德经》是我体会最深的,它总能用一句短小而精辟的话把我们领到另一种美妙的境界,那里都是*。这就是国学的力量,在国学中一旦看懂人生,便会使生活升华到另一个水*线——不计较得失,无论世事沉浮,每次都以一种*常的心态去看待,以一颗*静的`心去面对。看轻人生的权势**,看穿世间的繁华昌盛,看透人生的真谛,超然物外,你就会别有一番滋味。“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这句话,就是*的最高境界,这句话也是老子一生的坚守。权势**都看轻了,世间就安静了。  品读国学,就是在品读人生。  懂得国学,你就懂得了人生!国学经典故事10篇(扩展7)——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他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1  本学期我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同时也相继成立了国学经典诵读社团。其目的是不仅让孩子记住一些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的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寻学校育人思想之根。在熟读国学经典过程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孩子的人文底蕴。我们学校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及社团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爱国**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地开展。我们转变观念,让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回归教育本质,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做了一些具体的如下工作:  一、树立**诵读目标  学校成立了国学诵读活动工作小组,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保证每一个语文教师积极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引领学生开展诵读活动;保证每一个班有专用的国学诵读时间;保证保证每一个学生有诵读读本;保证每学期开展一至二次国学经典诵读展示活动。学校对各班级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给予督促、评估,并列入学期考核。  二、将课程渗透孩子心中  为了让经典真正植入孩子们的生命,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文化血脉,我校把经典文化作为学校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通过社团进行文化浸润。在社团中,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心理教育,通过德育课程、班级个性化评价等途径,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健康、**的成长氛围,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本学期,我们将国学经典诵读引进课堂形成社团,引入学生学习生活。一至六年级开设专门的国学经典诵读课,结合我们过去编写的校本经典古诗诵读读本开展活动。  三、将课程融入教师教学中  国学诵读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与语文教学同步,与学生生活联系。语文学科主要通过课前三分钟的经典诵读、课堂教学的适时链接、课外阅读的有效拓展,营建孩子们与经典对话的环境,随时随处感受经典的魅力。同时,还把经典诵读与每周的社团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社团活动来激励孩子们积累祖国文化的精髓,提升孩子们的文化素养。而在经典诵读及社团的实施策略上,我们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了如下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程参与,在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发展能力。开展古诗文诵读,根据不同年级每学期规定一定量的背诵篇目,要让学生轻松地背,愉快地记,提高学习经典的质量。  四、用活动推进发展  为了让经典文化真正浸润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内化为孩子们的日常行为,我校主要通过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来温润推进。我们开展了“诵经典、庆六一”的校园活动、有趣的手抄报活动。一通过这些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国学的热情,为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健全的人格、**的个性起到了促进作用。  教然后之不足,我们在学习与实践中,面临一些问题:  一、教师的国学功底不够深厚,亟需提高。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有必要的教学任务,有限的时间制约了教师的阅读量,影响了教师的阅读水*。  二、关注国学经典诵读的方法。既然国学经典诵读已经作为课程,那么相应的教学研究、教学探讨就应该伴随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加强国学经典诵读的指导,方法的提炼,经验的交流,以便更好、更有效的开展活动。  总之,任重而道远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2  **古诗文源远流长,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范,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最好的资源。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奠定优雅人格,创建人本文化氛围,为学生的明天奠基。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现就我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情况总结如下:  一、春风又绿校园内营造浓厚的诵读氛围  走进学校的的大门,漫步校园,映入眼帘的是一篇篇国学经典、一行行名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警句遍布校园;各班墙报也都开辟了相关专栏,真正做到了“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学生走到哪里都有经可读,有诗可诵”。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中,学生树立的是信念,陶冶的是情操,铸造的是品格,升华的是心灵。  二、千树万树诗花开开展系列经典诵读活动  为弘扬**民族灿烂文化、发扬**民族的传统美德,活跃校园的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展现同学们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我校每学期都要举行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比赛现场小选手们通过诵国学、唱国学、演国学,并结合舞蹈、音乐、美术等形式分别对《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诗经》、《论语》、《唐诗》等国学经典进行了激烈的比赛。小选手们精彩的表演博得了阵阵热烈的掌声。  为了让少年儿童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接受*传统美德潜移  默化的影响和教育,积极倡导读书明理、扬荣抑辱,营造多读书、读好书的社会文明氛围,提高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和语言表达水*,进一步增强亲子情趣和构建**家庭,我校又举行了别开生面的亲子诵读比赛。参加比赛的家长有风华正茂的爸爸妈妈,也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他们精神饱满的站在台上或低吟或引亢高歌,每个家庭的表演风格都引来了阵阵喝彩,可以说每个家庭都是一部“经典”。比赛的过程中,每个家长与孩子都体验到一份浓浓的亲情,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与幸福。家长、孩子、老师都被那一篇篇美文感染着,被一个个幸福、**、有着书香气息的家庭感染着。许多家长赞叹道:**来,学校围绕“书香校园”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从加强阅读到诵读经典,可以说正一步一步朝着“晨诵、午读、暮省”的方向走去,而这次亲子“经典诗文诵读”比赛,为“书香校园”的创建添**浓浓的一笔。  三、红花绿叶相得益与生同读一起成长  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作为教师有了广博的文化,才能有深厚的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在教学中才能有灵气。我们也大力提倡全体教师读国学经典,我们每学期都要举行教师经典诵读比赛。孩子们看到老师精彩的表演学习国学的热情更高了。五、百尺竿头须进步活动的深化与延续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营造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校风的改进,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形成。我校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当然,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在无声的滋润与熏染中更为重要和深远的影响,是那绵延五千年的**民族人文精神的种子,被播撒在幼小的心灵之中,脍灸人口的名诗佳句在孩子们心中铭刻着,奠定了他们较为厚实的人文底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为了进一步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我们将更加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  1、进一步加强国学经典课题研究及校本课程国学的开发与应用。积极探索学科课程如何与校本课程有机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充实、修改,使校本教材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进一步拓展延伸经典国学教育,让学生从“走进古诗文”继而“走进经典文化”。要努力将古诗文诵读工程发展为诵读经典文化的过程,尝试为学生提供一日三餐的精神食粮,即:早晨诵读三字经,让孩子在琅琅的读书中与“文明”结伴;中午诵读古诗文,让孩子每日与圣贤相约;晚上诵读文学经典,让孩子走进名著,与名人握手。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学生的人生之塔不是一砖一瓦构建的,需要从现在起日积月累,奠基丰厚的智力背景和人生底蕴。“潮**阔,风正一帆悬”,在诵读**经典之路上,我校师生必将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行进!争取使每一位孩子在千古美文的熏陶下,切实丰富人文素养,学校进一步创建人本文化氛围,为学生明天的幸福人生奠基!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3  赛场上,群星闪耀下,是激烈的角逐,是不断的思索,是智慧和内心的比拼;赛场下,千家万户中,是求索的目光,是对知识的满足,是传统文化的重新思考,是社会正能量的发掘若单纯是一场比赛,分数打出来也就是结束了,但作为对民族文化的拯救,它的意义就不止于此了。  今天的我们生活在一个飞速变化的时代,在发展与放弃之见,在索取与奉之间,存在着的是太多太多的矛盾。大一点说,古人的智慧在今天仍可作为****和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则;小一点说,人们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礼仪,可以正确把握与外界的人际交往尺度,合理的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  国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都不被重视,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近代*的屈辱历史,给*人造成了太大的伤害,很多人把这归咎于传统文化太过于保守,不能适应时代潮流。但这些人的目光同样太狭隘了,在**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根本就不缺少**创新精神。有些事情我们必须深刻思考,从百家**到八股取士,这到底是怎样一条畸形的道路呢?腐化的封建**者对传统文化根本就没有做到最起码的尊重,而只是将其作为**人们思想的工具,最终致使人们对民族文化信心不足。  今天我们很幸运,可以在古人无穷智慧中任意选择自己想要的,但有时不幸的,虽知可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但在接近被遗忘的东西中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确实很困难。面对的是一片熟悉而又未知的海洋,我们需要的就是做个好水手。  现在的人们越来越不拘小节,或是说把“礼”给遗忘了,这是多么可怕的事!从自己眼中的礼仪之邦,到亚洲闻名的礼仪之邦,再到世界闻名的礼仪之邦,经历了几千年的历程;但转而成为宇宙闻名的不讲理之类,仅仅用了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几十年里,我们失去了多少,想把失去的找回有多么困难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掌握和熟悉礼仪,就可以做到触类旁通,待人接物接物恰到好处。我们应首先“知礼”,然后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将“礼”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国学小名士》中的一个环节,考验的便是选手们*常的礼仪。生活中有太多不易被关注却能充分考验人利益的事。“不以善小而不为”,一块垃圾,一次红灯,捡与不捡,等与不等,一瞬间的决定,充分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  学习国学最重要的还是不能太过于形式化,将国学中的抽象的道理真正理解,并不是用来向人表现的,其真正意义在于让人在生活中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以及“应该怎么做”,也就是让人有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对自己的行为有评判的标准。熟知国学的人总是谦逊的,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却变得骄傲自负,这与目前的社会不无关系,越来越多的人从小就认为家庭好比什么都强,在家境比自己差的人面前有种优越感。面对这种现状,更需要国学的熏陶。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4  **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从中感悟到**民族团结奋进、**友善、包容宽厚、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感悟到诚信报恩、精忠爱国,勤俭朴实,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20xx年新学期我校深入开展了《弟子规》为内容的经典诵读活动。一学年以来,我校以经典诵读活动为载体,积极构建学习型校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  一、加强**,**思想,形成共识。  我们把经典诵读作为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在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上,我们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了如下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虽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承认个体差异,不求程度整齐划一。教师在操作中只有鼓励,没有责备。引导学生学习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积少成多。  二、开展活动,保证实效。  1、课前一吟,熟读成诵。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充分利用每一节课前五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学而时习之”。  2、举办诵诗比赛,激发热情。各校利用每周的班队活动时间以个人、小组或班级为单位进行诵诗竞赛,其内容设计丰富,有的是各种角度的归类对诗,有的是诗句接龙,有的是你问我答,有的是对歌竞赛,有的是游戏表演。  三、科学评价,促进提高。  六月一日我校**国学经典诵读比赛,促使学生多读书,多搜集资料,了解诗文方面的知识、名篇佳句等,学校评出优秀班级和个人,并给予表彰奖励。  总之,诵读经典诗文已成为师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份乐趣,是学校文化建设和人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一个亮点。我们将继续努力,把诵读经典诗文活动推向深入。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5  国学经典蕴藏着**五千年历史的智慧精髓,在学生中开展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在丰厚孩子文化底蕴的同时,更能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列四坝小学于20xx年9月举办了“小国学”讲坛活动。利用课间领着学生一起背诵《三字经》、古诗文;除此以外,一些优秀的语文教师还讲解《水浒传》,*时利用升**课间等进行背诵,营造浓厚的氛围,语文老师对《水浒传》进行了讲解,并对学生的诵读情况进行了等级评定。并且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大型集体诵读:以全校为单位整体展示,如:每周的升旗仪式。  (2)小型集体诵读展演:以班级为单位整体展示,如:每天上课的时候。  (3)读书笔记展示:主要以学生习作为载体,展示读书心得,彰显人文教育。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们在背诵中亲近**经典,在亲近中热爱*文化,在热爱中弘扬****,在弘扬中培养创新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同学们纷纷表示:愿意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读千古美文,做**少年。  国学经典能够走进校园,我们感到非常高兴,诵读经典活动  我们要长期搞下去。让学生们学到课外知识,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灿烂的文化。更大的收获是懂得做人和做事的道理,并把这些道理用到行动。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争作一个合格的**人的信心。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6  **古诗文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开展经典诗文诵读影响深远,这项活动对于进一步加强学生**优秀文化传统教育,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深远的意义。 20xx年,我校将诵读**经典,打造书香校园确定学校办学特色,申报了省级《诵读国学经典古诗文 传承优秀**文化》的课题。从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以来,这项活动以其深厚的内涵,活泼的形式,独特的魅力,春雨般无声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大的自主空间与个性空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为师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台,逐步形成鲜明的书香校园特色,使我校办学品位得以不断提升。  一、建立机制,推进课题实验的有序运作。  1、建立课题实验的保障机制 (1)、**保障:组成了由省县教科研专家为顾问,学校分管教学副校长为课题组长的经典诵读**小组,直接指导各年级组的经典诵读工作,统筹**课题的实施。(2)、师资保障: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师资力量,整合教师队伍,选拔一些语文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文化底蕴的教师担任课题组成员,组建了一支业务精湛的课题实验团队。(3)、**保障:学校制定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经典诗文诵读检测方案》、《经典诗文诵读要求》等课题实验的管理**。(4)、环境保障:设立校园广播室,开放图书阅览室,安装大电子屏幕,开设班班通校园网络,购制国学经典诵读配音光盘。(5)、经费保障:学校将课题实验所需的经费投入纳入了学校年度预算,及时购买有关设备、书籍、音像资料,为课题实验工作顺利开展提供资金保障。  2、建立多层系统的管理机制。一层以教导处为龙头,选出骨干老师组成课题组成员,共同探讨实验出现的问题;二层以科研处为依托,具体负责实验工作,整体调控课题实验,坚持每天按时检查,每月公布各班诵读情况,每学期结束考核,要求人人达标;三层以班级为中心,推动课题的研究;四层依托家庭,定期从校外反馈诵读经典活动结果,确保课题顺利高效开展。为了确保经典诵读正常开展并取得实效,学校制定定查树的督查办法。定就是规定每个班级坚持做到每课一吟(各班语文教师坚持课前5分钟的诵读经典诗文的训练),每日一赏、(每天早餐时欣赏经典古诗文十分钟),每周一导(每周三国文课引导学生鉴赏优秀诗文)。查指的是规定各班黑板报设有每月一书,每周一诗,每日一句专栏;要求红领巾广播站每周推出一诗进行赏读,班级周周考核每周一诗。学校不定时对各个班级每天诵读情况进行专项检查,通过现场检查,定期反馈各班学生诵读经典活动的现状,保证诵读经典诗文的质量。树就是树立典型,在全校范围内介绍经验和展示成果,使全校诵读经典活动向良好方向发展。  3、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1)、推行古诗文背诵评级**。学期初课题组制订出各年级学生每学期必背和熟读经典诗文数量要求,期末以古诗考级的形式对全校各班学生背诵古诗文情况进行检测,语文教师**申报,对古诗文背诵达到不同数量的学生分别授予小学士、小硕士、小博士等荣誉称号,并张榜公布,发给证书、奖品。(2)建立每期检测制。每学期末对全校各班学生背诵古诗文进行检测,对达标和超达标的班级授予古诗文诵读先进班并对相应班级的辅导老师进行物质上的奖励。  二、营造氛围,努力创设良好的课题实验环境。  1、用经典丰富校园文化。为了配合课题组开展诵读活动,我们精心布置校园的环境,让校园每一片风景,每一个角落,都点缀着人文景观,弥漫着浓郁的书香,使学生走进校园到处都可以感受到由书香形成的视觉冲击和精神陶养。教学楼每层楼的主过道、走廊墙壁上悬挂张贴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古诗文配画、经典词句以及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标语,成为散发浓郁人文气息的书香走廊。校园一侧,一道百米文化墙,先秦诸子八家的画像、经典名言陈列其上,渲染了校园文化氛围。  我们还提倡让班级的墙壁充满书香,让班级诗意盎然,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各班都建立了有自己特色的经典诵读乐园和经典知识角,内容是展示学生阅读古诗文的活动成果,包括古诗文书画展、经典诵读手抄报等等。  2、用经典丰富学生生活。 在我校,经典诵读已经融入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每一个时段,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开设经典诵读栏目,每天早晨定时播放古诗配乐朗诵,让学生感其声,悟其情。每天中午和晚学后,通过大电子屏幕可以欣赏到《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诗文视频,走进校园,常能看到几百名全托学生齐聚操场观看经典古诗文视频,齐声诵读的情景。  3、定期研讨,加强教师的培训学习。开展经典诵读,教师必须具备较丰厚的国学素养,我们要求从老师做起,身体力行,做好学生的表率,用自己的行动感召学生。学校每学期向老师推荐好书,要求每天坚持阅读。老师们还通过同伴互助的方式,让那些热爱古诗文阅读的老师带动身边的老师一起学、一起教,使教师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在加强老师自主学习的同时,学校积极拓宽教师学习的途径。几年来,学校多次请省教科院刘合荣博士等省内知名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课题组老师远赴洪湖实小、武汉等多所学校考察学习,参加省市县举行培训学习及研讨会,常与县内实验学校相互借鉴学习。此外, 围绕古诗文诵读校内举行各类专题培训,如**观看名师录像课,听古诗、文言文等教学研究课,开展古诗文课堂教学研讨课、古诗词赏析沙龙等,夯实教师的古诗文底蕴。  三、稳步实施,扎实推动课题实验的有效开展  1、保证诵读时间。为了确保每位学生完成每学期指定的背诵数量,课题组**安排每天、每周的诵读时间,要求学生每天读经典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早晨利用班班通欣赏经典诗文,课前两分钟由班级古诗文吟诵小老师带着全班同学一同吟诵。为减轻学生背诵负担,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每天老师都要布置相应的古诗文背诵作业,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进行背诵。此外,每个班级每周开设一节古诗文鉴赏课,教师指导学生诵读古诗,通过配乐朗诵、角色表演等各种方式,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赏,发掘经典诗文中的美好元素,达到诗文积累、学法引导、复习巩固的目的。  2、落实诵读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识特点,把诵读分年级有计划地进行,对不同年级背诵的内容做具体规定:一、二年级读《弟子规》《千字文》《小学生必背古诗100首》1020首;三、四年级读《三字经》《增广贤文》以及《小学生必背古诗100首》5080首;五、六年级选读《论语》、四大名著以及《小学生必背古诗100首》全部篇目等,让孩子通过长期诵读经典诗文,受到古典诗文的熏染,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  3、强化教师职责。指导学生开展诵读的教师是各班语文教师、班**,由他们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学生诵读经典诗文,帮助学生弄懂诗文的读音、大意等。指导教师要按课题组制定的方案**诵读活动,不打折扣,不走过场。  4、加强家校配合。通过召开家长会,给家长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学生家长宣传国学经典教育的重要性及学校开展国学实验的相关要求,与家长充分交流沟通,争取家长积极配合,做到校内导读,校外助读,以学校诵读为本,校外诵读为辅,鼓励父母与自己的孩子一起诵读,增长知识。  四、积极探索,丰富诵读活动形式  1、创新诵读形式。诵读经典课题的研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单调的诵读方法只会使学生丧失兴趣,所以我们努力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把做游戏、表演、唱歌、跳舞融入其中,从各个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经典诗词。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创造性地开展诵读活动,总结出了多种适合学生的诵读方法,比如:联想画面记忆法、创设情景记忆法、归类及**、配乐记忆法等,还通过诗句接龙、诗歌表演唱、古诗句对对碰等等,将*时的诵读内容形象化、生活化、情景化,用心灵去感悟经典、美文的魅力。  2、开展特色活动。每班每月利用国学课举办各种形式的比赛,比赛的形式丰富多彩,有小小擂台赛,经典诗文诵读比赛,经典诗文知识抢答,诵读表演唱,师生对诗,经典诗文书画比赛等。通过比赛,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每个班级开设诗园园地,教师**学生开展作诗绘画、改写古诗、活用古诗、欣赏古诗、创作儿童诗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欢庆儿童节、***、元旦、春节时,各个班级开展了以诵读经典诗文为内容的庆祝活动。联欢会上,学生表演了相声、情景剧、形式多样,将古诗文诵读贯穿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以喜闻乐见、趣味横生的活动形式让学生直面经典,感悟经典。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会唱的、会画的、会跳的、会诵的、会写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最亮的一面。学生在享受与经典为伴的吟诵乐趣中,得到启迪与熏陶。每年学校六一文艺汇演都会出现不同类型古诗文题材的节目,舞台上孩子们绘声绘色的吟诵,让人感受到了诗的意韵,《水调歌头》在英山电视台播出、《春江花月夜》**英山县20xx年春节晚会、课本剧《守株待兔》在今年的艺术节汇演中获奖。有的古诗配画,把人引进诗的意境:以古诗为主题的`绘画作品《牧童骑黄牛》、《雪》、《回乡偶书》获省、县级奖。  3、与其他学科有机整合。一是与语文学科结合。让经典诵读与识字、阅读、表达相伴而行,并最大限度地融合到语文教学之中,作为语文教学的补充、拓展和延伸,实现语文教学与经典古诗文诵读的良性互动。二是与音美等学科结合,在美术教学中进行诗配画,画配诗的创作实践;音乐教学中配乐吟唱古诗文或舞蹈;体育教学中将古诗文诵读融入武术,跳绳、踢毽子等活动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辅导学生编辑电脑古诗文小报等。三是与写字教育结合,将书法与经典诗文两件*文化瑰宝加以整合式地开掘,让**民族灿烂的文化深深地根植于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每周的写字课上,师生共同书写诵读的内容,教师把集体诵读的篇目工整地抄写在黑板上,同学们在诵读本上临写,在书写中,学生更能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几年的国学经典诵读课题实验 不仅增长了学生的知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推动了学生道德水*的提高,而且学校的声誉蒸蒸日上,书香校园品位得到很好的提升。我们仍将经典诵读活动扎实开展下去,让校园弥漫书香,浸**生心灵;让经典陪伴学生成长,润泽金色童年。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7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国学是**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针对当代学生对国学的陌生,为使同学们更好的了解国学的博大精深,提高学院同学的文化素养、道德品质,使20xx级新生树立更好的道德观与思想观。11月30号,建筑与规划学院对11级新生开展了关于“国学经典”的*团活动。推动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在我校的广泛开展,提高师生人文素养,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  此次活动主要是以班级为单位举行,各班同学对于“国学经典”这个话题畅所欲言,以班会等各种形式开展,自定地点,自定形式,在诵读国学经典活动中各班认真准备、积极参与,同学认真听讲,踊跃参与活动,现场气氛活跃。活动结束后,各班呈交一份活动报告,报告内容翔实,图文并茂,部分团支部还上交了有关国学经典的视频。深刻学习和认识了国学经典在当今社会下的重要意义。  通过此次活动,使11级新生纷纷表示对*传承数年的国学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并且会用优秀的思想来提高我们的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完善我们的人格修养。本次活动有益于传承**民族五千年精神文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智慧之果、精神之花,它承载历史、传承文明,是我们精神生活的重要资源。广泛开展诵读经典活动,能够引领大家在诵读中亲近经典,在亲近中热爱经典,热爱中弘扬**文化,这是我们薪火相传、万世一系的历史使命。诵读国学经典有利于提高人文素质。文以载道,经典中有哲学、有智慧、有历史、有道德、有文化、有美学,浸透着优秀的人文精神基因,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学们也深刻认识到国学是从古至今的文化积淀,是经过一层层洗礼传承的文化瑰宝,它对我们每个人都有重要意义。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8  国学经典有着灿烂的篇章和飞扬的文采,绽放出*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韵味。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对孩子的作用和影响是巨大的。国学经典诵读,有利于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国学经典诵读,能**提高孩子的文化素养。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师生阅读理解国学经典的能力,我校全体师生经过一个月的精心筹备,于5月30日下午,在良江小学校园里以班为单位举行了 “书香诗韵庆六一”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诵读比赛中,各个班的孩子们载歌载舞,或诵读,或吟唱,或快板,或抒情,以各自不同的形式对国学经典致敬,表达自己对国学经典篇章的理解。评委老师们本着公*、公正、公开的原则为各个节目作中肯的评价。最终,整场比赛在老师们欣慰的眼神中、在家长们的赞许声中,在孩子们意犹未尽的神情中圆满结束。评委老师公正的评选出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和六个优秀奖的奖项。 我们要将此项活动坚持不懈、不遗余力地开展下去,渗透在各科学习当中,贯穿于教学活动始终, 让诵读经典诗文成为我校师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份乐趣,让诵读经典诗文成为学校文化建设和人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让诵读经典诗文成为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一个亮点。我们将继续努力,把诵读国学经典活动推向深入。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9  一、活动主题  诵读**经典美文传承华夏文明古风  二、活动意义  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系统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提**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活动内容  1、参赛对象:湖村乡小学全体师生。  2、比赛内容从《弟子规》、《三字经》、唐诗宋词等国学经典书目中自选。  3、比赛形式:以小集体诵读为基本形式,鼓励编排对诵、小组朗诵、配乐朗诵等艺术表演形式,参加展示活动,每个节目时间3-5分钟为宜。  4、着装要求:服装**,整齐大方。  所有节目必须有配乐,鼓励教师制作多**课件。  5、比赛时间:10月30日上午8.30地点:多**教室  四、评比奖励办法  1、邀请学校**及相关老师组成评委会,根据各校的诵读形式、表演特点及诵读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现场打分。  2、根据比赛情况和现场评分,学生组设立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教师组设立一等奖1名,二等奖若干名。  五、活动流程:(一)、主持人致词(二)、诵读展示(三)、现场评奖(四)、**讲话(五)、现场颁奖  六、现场具体工作安排评委小组  组长:黄艳萍组员:5个校级**  评分办法: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剩下的三个分的总和为最后得分。六、相关事宜  1、各班要集中精力,抓紧时间,扎实做好选材和诵读形式的编排训练工作。  2、未尽事宜,另行通知,希望各班要明确目标,落实职责,规定时限,高质量的完成工作。  活动过程  同学们的精彩表演:  教师们的积极参与:  评比结果  学生组:  一等奖:五(1)班五(2)班  二等奖:六(2)班,二(1)班,三(2)班,四(1)班  三等奖:一(1)班,一(2)班,二(2)班,三(1)班,四(2)班,六(1)班  教师组:  一等奖:吴丽萍  二等奖:张正炎,杨霞,吴旺龙,邱国英  活动总结  **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家园。国学经典诵读是**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诵读国学经典,品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涵养民族修为,承继民族智慧,造就具有**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人,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神圣使命。  我们深知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其目的是不仅让孩子记住一些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的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寻学校育人思想之根……在熟读国学经典过程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孩子的人文底蕴。我们学校根据教育局的精神,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爱国**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地开展。我们转变观念,让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回归教育本质,以育人和提高师生修养、提升改造社会能力为宗旨。我们把国学经典诵读作为学科建设、文化培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10  国学经典蕴藏着**五千年历史的智慧精髓,在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在丰厚孩子文化底蕴的同时,更能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致力于丰富校园文化底蕴,积淀校园文化精神,现总结如下:  一、营造活动氛围:  1、通过升旗仪式、宣传栏、校园广播等渠道努力创设浓厚的经典诵读氛围,为各班活动开展情况搭建展示的舞台。  2、各班在教室黑板报开辟“经典名句”、“经典欣赏”等栏目,让学生展示诵读成果。  二、实施活动情况:  1、“晨读半小时,日有所诵”。利用每周语文早读时间,由各班语文教师负责**,选一名普通话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  2、“每周一节课,讲读课堂”。纳入课程计划,每周在地方课程里安排一节讲读经典课,进行诵读指导、赏析,并结合语文学科教学时间进行评点。  3、“课前3分钟,学生赛读”。各班利用每节语文课课前时间灵活**学生开展诵读活动。  4、“红领巾广播站,广播诵读”。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等设施设备的作用,在不影响学生休息的前提下,挖掘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知识面。  5、“在家10分钟,亲子诵读”。要求学生每天放学回家后在家和家长一起诵读诵读10-15分钟,作为一项课外阅读任务布置。  三、今后努力方向:  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文意的理解把握还不够深入具体;学生的背诵,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以不至于学生死记硬背,而增加学生的负担;部分班**老师的熟悉程度还不够;部分学生尤其是家长们未引起足够重视;学生虽然学习了经典中的道理,但生活中的某些行为还是没有改变,没有做到言行一致。所以,我们今后的工作中还要更加努力,进一步加大宣传的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这项活动,向着“品国学经典建书香校园”的目标努力奋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11  少儿频道播出的《国学小名士》,主要考察了选手们对国学文化的掌握程度。选手们个个身怀绝技,冷静对待老师出的国学题目,对答如流,使我感悟颇深,受益匪浅。  那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比赛,堪比一部部扣人心弦的大片,吸引着我。有遗憾的感动,有温馨的力量,这是一场重塑我们精神的启蒙运动。“创意诵读”展示了选手们的独特个人魅力,让人赞叹不已;一项项公益活动,更形象直观地诠释了*优秀传统文化。在“我爱记诗词”环节中,小选手对答如流,妙语连珠,观众禁不住热烈鼓掌,更激发了我学**国学的兴趣。特别精彩的是“楹联对决”,小选手个个才华横溢,令人羡慕。小选手根据提供的上联,对出下联。如上联“一元二气三阳开泰”,对出的下联是“四书五经六艺贯通”、“四海五洲*同春”,评委老师从不同角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真让我大开眼界,也明白了什么是*仄。原来小小的对联,蕴含着那么多丰富的知识,这与选手们*日对诗词的积累是分不开的。  观看《国学小名士》,让我更加了解*经典诗文和它们的含义,也感受到了*文学的博大精深。“满招损,谦受益”已深深印在脑海中,我会把它当做自己的座右铭,时时刻刻激励我前进;“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的爱国精神,深深地将我折服。每一句诗词都给了我前进的动力,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启发着我们去开发更美好的东西。  我专注于每一个节目的表演,听着他们充满激情的朗读,看着他们微笑而*和的表情,让我也身临其境,跟着他们一起紧张着,一起思考着,一起微笑着,在答题的过程中,我才发现自己掌握的知识是那么的少,有一句话说的好,“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如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呀,只有饱读诗书,才能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呀!从今往后,我也要多学习积累古诗词,撷取民族智慧的结晶,把祖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国学,犹如浩瀚沙漠中一朵艳丽的鲜花,犹如湛蓝天空中耀眼的太阳,犹如漆黑夜里熠熠生辉的烛光……古人用惊人的智慧,为我们的文化艺术发展铺好了道路。我们新一代年轻人,就应该要把它继承发扬下去,这也是我们的使命。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诵读经典,传承美德,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12  经典著作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正是通过文化经典,民族精神才得以传播和不断发展,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意义深远,基于此种认识,我校把“中学生诵读**文化经典”活动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之一,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板块之一。优秀的古典诗文都在我们的诵读之列。这些作品既是我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蓝本,也是我校开展德育教育活动的主要载体。  通过诵读、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了解优秀的**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思。让优秀的**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学生的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潜移默化地陶冶其性情。  一、诵读内容及方式  1、国学精粹《三字经》《弟子规》《论语》《道德经》以及《笠翁对韵》等,旨在提高中学生人文素养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有关励志、爱国、惜时、亲情、好学等方面的诗文和中外现、当代美文。  2、本学期主要以国学经典《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笠翁对韵》为主。  3、开设经典诵读课、活动课。每周一节,由语文老师担任教师。通过开展晨读、早读、大课间、课外活动等时间让学生积极参与经典诵读活动。利用自习课、辅导课、活动课、班会课等时间,开发经典诗文兴趣课、体验课等特色课程,确保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在时间、数量、质量的保证。  (1)、语文阅读课。各年级阅读课利用几分钟作为**经典诗文诵读时间,各班每周以经典诵读课为载体,做好诵读工作。  (2)、校本、地方等活动课。各年级各班级把**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与校本、地方课、综合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注意学科整合。音乐学科与诗文诵读的整合。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寻找或自编教学内容,将诗文诵读与音乐融为一体。研究课:音乐中的古诗词。美术学科与诗文诵读的结合。给经典诗文配画,应成为美术教学中探索学科整合的一条途径。研究课:诗配画。其他学科,如**、历史等亦可探索与诗文诵读的相关整合。  3、充分发挥师生能动性,**学校的各种文艺社团积极参与诵读活动。利用黑板报、橱窗、宣传栏、校园广播,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  4、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实践活动。**开展诵读比赛、知识竞赛、写经典、悟经典、演经典等活动和比赛,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终生受益。诵读为主,讲解为辅;品位诗文,畅谈体会;分清层次,因材施教;师生互动,交流情感。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  二、诵读活动基本时间安排  保证学生每天不少于30分钟的诵读时间。  1、早读:早自习铃响后即读。  2、课前3分钟。班**或科任老师负责,各班要充分利用每天课前3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吟唱或强化记忆。  3、课后班**负责开展丰富活动,体验“诵读”乐趣,开展“诵读比赛”、评选“诵读之星”等活动。  三、活动成效  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坚持,我校经典诵读有了一些收获,主要表现在:  1、通过诵读,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2、学生通过诵读经典、理解经典,以经典诗文,陶冶了学生高雅情趣,开阔胸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良诚信的品质。  3、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读量,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掌握诵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和审美能力,提升了他们学生语文素养。  4、在学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营造**的、人文的、丰满的文化。  传承**文化,获得经典文化的熏染,接受*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师生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把经典诵读和德育教育结合在一起,以做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有生命精神的人、有高尚道德的人为目标,做到读书明理,知行合一。  与圣贤对话,与经典通行,我们亟需这无价的精神食粮。让我们在国学光辉的普照下携手共进,一路前行,满怀着无比的崇敬,求的国学伴汝终生!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13  **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家园。国学经典诵读是**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诵读国学经典,品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涵养民族修为,承继民族智慧,造就具有**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人,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神圣使命。  我们深知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其目的是不仅让孩子记住一些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之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寻学校育人思想之根……在熟读国学经典过程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孩子的人文底蕴。我们学校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爱国**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地开展。我们转变观念,让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回归教育本质,以育人和提高师生修养、提升改造社会能力为宗旨。我们把国学经典诵读作为学科建设、文化培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做了一些具体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  我们成立了“国学经典诵读,创建书香校园”活动工作的**小组,在方案中,既有学校的总目标,又有各年级的分目标。对于各年级经典诵读的内容,我们依据上级的总体要求,根据我校的实际,作  了相应的规定。制定相应的措施:保证每一个语文教师积极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引领学生开展诵读活动;保证每一个班有专用的国学诵读时间;保证保证每一个学生有诵读读本;保证每学期开展一至二次国学经典诵读展示活动。学校对各班级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给予督促、评估,并列入学期考核。  二、课程渗透  为了让经典真正植入孩子们的生命,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文化血脉,我校把经典文化作为学校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通过德育课程和语文课程进行文化浸润。在德育课程中,主要通过朝会、德育课对学生进行养成(礼仪)教育、环境教育和心理教育,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环境,通过德育课程、班级个性化评价、主题班队会等途径,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健康、**的成长氛围,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抓好两个阵地。这两个阵地是指校内和校外。校内导读,校外助读,以学校诵读为本,校外诵读为辅。校外,是指家庭,让经典诵读走进家庭,校内外结合,学校、家庭联动。  三、融入教学  国学诵读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与语文教学同步,与学生生活联系。语文学科主要通过课前三分钟的经典诵读、课堂教学的适时链接、课外阅读的有效拓展,营建孩子们与经典对话的环境,随时随处感受经典的魅力。同时,还把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评价来激励孩子们积累祖国文化的精髓,提升孩子们的文化素养。  我们还规定语文教师将《小学生必背古诗七十首》纳如教学。语  文教师在备课时,从单元主题入手,寻找相关的国学经典内容,进行有主题,有目的,有序列的诵读。而在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上,我们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了如下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虽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要承认个体差异,不求好心切,不求程度整齐划一。教师在操作中只有鼓励,没有责备。宁静勿燥、宁简勿繁。引导学生学习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  坚持三条原则。既重形式又重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程参与,在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发展能力。既速度又求效果。开展古诗文诵读,我们要求三、四年级的学生每周背诵一首古诗,做到厚积薄发。既求数量又求质量。正确处理背诵与理解的关系,根据不同年级每学期规定一定量的背诵篇目,但不把背诵古诗转变成学生新的负担。要让学生轻松地背,愉快地记,提高学习经典的质量。  四、活动推进  为了让经典文化真正浸润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内化为孩子们的日常行为,我校主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来温润推进。10年春季开展了“诵经典、庆六一”的校园艺术节,每个年级把孩子*时的诵读积累,进行艺术的整合和编排,分别体现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主题和文化内涵。一年级是以《时间的脚步》为主题,让孩子们从经典中感受时间的匆匆;二年级把《增广贤文》与《三字经》中的经典进行整合,让学生从经典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三年级以《一年之计在于春》为主题,让学生在经典中感受童年的快乐;四年级以《论语》的经典语段为主题,让学生从经典中汲取精华,从先贤的身上获取力量;展示了孩子们对经典文化的丰厚积淀。经典的诵读内容、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充分体现了经典文化的艺术性和趣味性。本期,我校各个年级又根据年段特点,和学生的诵读内容,开展了有趣、有效的国学竞赛活动。一年级选取了配套教材中的精短语段,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二年级以国学经典为内容,开展了铅笔书法比赛;三年级也是以国学配套教材为蓝本,开展了经典故事演讲比赛;四年级以《论语》为主要内容,开展了“经典伴我行”的比赛活动;五年级是以《成都市国学诵读读本》为蓝本,开展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六年级开展了《诵千古美文,扬**传统》的诵读比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国学的热情,为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健全的人格、**的个性起到了促进作用。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14  以弘扬民族文化,培育道德人才为宗旨,以诵读国学经典名篇为载体,诵经典、知经典、悟经典,营造**的、人文的、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培养崇高志向、自强人格和诚信品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低幼学生扩大了识字量。学生从中感受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充分利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学经典即是**文化中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二、活动时间及方式  (1)利用早上学生早到校的时间,于上课前至少15分钟,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诵背等多种形式,可表演,可吟诵,可配经典音乐读,学生自主选择。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背诵量目标。  (2)在每天的上午阳光体育时,将当天所吟诵的经典、古诗词,再通过诵读加强记忆。  (3)充分发挥语文、音乐、美术、品德、社会课,以及其他学科的课堂渗透作用。  (4)开展学习型家庭建设。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一起学习,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5)定期在班内开展诵读大赛活动,并予以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快乐。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15  为了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提**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引导学生增进热爱祖国的情感,我校于20xx年4月29日下午**全体师生学生进行了以“诵读**经典,传承华夏文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政教处、校团委及时制定活动方案、评分标准,确立大赛评委、记分员,并督促各班先在班内选拔参赛人员,由班**和语文老师确定参赛人员,并指导学生练习朗诵,为此次诵读大赛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这次诵读大赛活动,**有序,准备充分,涉猎国学经典16篇,参赛者精神饱满,诵读富有感染力,李萍、王萨等几名同学朗诵时,台下也有同学小声跟诵,现场气氛热烈。经过激烈的竞争,在评委们公*、公正的裁判下,梁信同学获得一等奖,颜学来、杜鹏雪、周怡  婷同学获得二等奖,石学军、陈魏哲、李倩楠同学获得三等奖,李萍等10名同学获得优秀奖。  通过此次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全体师生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促使了全体同学们更加积极背诵经典。教师在经典诵读声中,变得更加的善解人意,心灵更加阳光,工作更有精神;同学们在经典诵读声中,变得更加遵纪守则,有礼有节,而这将为同学们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必将进一步提高我校的经典诵读水*。  经典诵读是一项灵魂工程,难在坚持,贵在扎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坚持不懈,积极推进,将经典诵读与师生的行为品质结合起来,我们坚信经典诵读活动将会助推我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我们的学校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大店中学  20xx年4月29日国学经典故事10篇(扩展8)——国学经典故事演讲稿(精选2篇)  国学经典故事演讲稿 1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文化的精神。于是,千百年**傲立于东方,历史长河金鲤龙,浩瀚的广宇群星灿然,炎黄挺起五岳的脊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辛稼轩呐喊的两宋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面对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胆  神州大地上,国学文化传承千年。何为国学?是司马迁熟悉华夏文明,留下了传承民族魂魄的《史记》?是李时珍涉足千山万水,遍尝百草,用自己的亲身体验造福于后人的《本草纲目》?还是纪晓岚精通经、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库全书》?何为国学?不就是经那得起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让人从中获益的精神财富、文化积淀吗?  国学经典是**的瑰宝,是**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  还记得精忠报国的岳飞,力抗金兵,保家卫国,即使**昏庸,奸臣当道,却依然诵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民族气概!  还记得一代枭雄曹操,东临碣石,酾酒临江,即使岁月染白了他的须发,仍旧高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壮怀好歌!  还记得乱世漂泊的李清照,将国家之恨纺成染柳烟浓,吹梅笛怨的哀愁,纵然帘卷西风,瘦比黄花,仍旧吟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言壮语!  那或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起遥远的绝响!  国学的经典,华夏的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文化,肩起民族复兴的伟业,让**这条龙腾飞在世界东方!  国学经典故事演讲稿 2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国学经典”。 我从来不知道,在我牙牙学语时,妈妈教会的第一首古诗就是汉语言的精华;我也不知道,独自玩耍时,妈妈播放的碟片就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我更不知道易学好记的`百家姓原来也出自于**的传统文化。后来,在老师那里,我知道了诗词歌赋的对仗工整,词采艳丽;知道了古风古韵的情思格律、*仄*收;知道了论语的和-谐自然、淡泊、清静。我终于明白,妈妈,为什么在我懵懂的世界里便播下文明的种子;老师,为什么在我学习的路上让我们又诵读又实践。  这些言简意丰,言少意深的文字深深地影响着我:  小时候,当其他小朋友丢失橡皮时,我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橡皮递过去;当有的小伙伴摔倒时,我会鼓励他坚强的爬起来;当我的绘画作品得奖时,我会说出来和好友分享。因为我知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  因为从小喜欢诵读经典,我和其他同龄的孩子便有了几分不同,老师们都夸奖我是最懂礼貌、最善良的好孩子。当同学们在下课尽情嬉戏的时候,我会  捧着一本散发油墨香的书静静的读着;当他们因为一件小事而争得面红耳赤时,我会笑着去劝慰他们;当他们因为我游戏做得不好而埋怨斥责我时,我会一笑置之;当他们有了困难而需要帮助时,我会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因为我不会忘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的点睛之笔。当村里的孩子们守在荧屏前时,我会神游于故事中的精彩世界,当天色已晚,月光朦胧时,我还不忘手捧一本《增广贤文》渐渐沉入梦乡。 因为喜欢读书,在无意中我的积累量多了起来。精彩纷层的语文课堂,总是我施展才华的好地方。当老师**“花有重开日”的下一句时,我会脱口而出“人无再少年”。不得不令其他同学瞠目结舌。他们哪里知道,在课余时间,我早已把《弟-子规》、《三字经》、《增广贤文》、《百家姓》等当成了我最好的伙伴!~  大诗人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群高尚的人对话。”是的,读国学经典,更能赋予我们精神的力量,获得极为丰富的营养,我们在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和准则,“胸有诗书气自华”,以《唐宋诗词三百首》为例,读李太白诗,一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便让我对大自然充满向往,读白乐天诗,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碳贱愿天寒”便让我对百姓的遭遇充满同情,文天祥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又让我感觉天地间浩气长存。  书读的多了,就想把自己读书的感悟记录下来,于是,我养成了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在笔记中,我摘抄了精彩的段落,记录了脑海中霎时迸发的灵感,同学们经常问我:“杨明-慧,你怎么那么会写作文呢?可有什么秘诀?”其实啊,我哪有什么秘诀,还不是书读的多嘛!或许,这就是古人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吧。  与经典为友,伴幸福同行,经典是我成长的道路上最好的朋友。让我们一起背诵经典诗文,接受经典的熏陶吧!  ****,源远流长,灿若云霞,辉耀千秋。国学经典,这一用之不劲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如云飘逸,如柳柔细,如水清澈、如友相伴。我相信,他一定会随着优雅的韵律缓步铺展, 将其智慧的光芒穿透历史、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国学经典故事10篇(扩展9)——国学经典哲理小故事「」优选【1】篇  国学经典哲理小故事「」 1  孟母三迁  孟母非常重视对孟子的教育,连住处的选择都费尽心思,千方百计创造有利于儿子成长的环境。原先他们家离墓地很近,孟子常到墓地里和小朋友做一些模仿堆坟、送葬之类的游戏。孟母看到环境对孩子影响不好,便迁居到一个闹市的附近,很快孟子玩耍时就模仿起商贩叫卖一类的事来。孟母说这也不是孩子应住的地方,于是又迁居到学校附近。从此孟子模仿学校里的礼仪等课程。孟母说这才是教育孩子的好环境,于是定居下来。这就是成为千古美谈的“孟母三迁”。?  孟母断织  孟子上学后,有一天还没到放学时候就跑回家,正在织布的孟母拿起刀就把织机上没织完的布割断了。割断的布,散成一堆线头。孟母把孟子叫到跟前说:“你废弃学业就像我割断织机上的布,半途而废就会前功尽弃!”孟子受到很大震动,从此成年累月努力学习,从不中断,从不松懈,终于成为大学问家。孟母教育有方,注意抓紧早期的品德教育,殷殷施教,这值得做父母的人借鉴。学校教师乃至全社会都应重视儿童教育,普施甘霖使之茁壮成长。??  黄香扇枕温席  黄香(56?-106),东汉大臣,9岁时母亲病死,从母亲生病到死,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由于劳累和悲伤,他非常消瘦、憔悴(qiáo cuì),周围人赞扬他是难得的好孩子。母亲去世后,他更加孝敬父亲,尽量关心、体贴、照顾父亲。他家在湖北的江夏(现云梦县东南),在骄阳似火的夏季,晚上屋里不但炎热,蚊子还很多。为让父亲睡好觉,天未黑小黄香便守在睡榻边,用扇子使劲把父亲的床席、枕头扇凉,把蚊子扇跑,使父亲能够安寝。在寒风刺骨的冬夜,屋里没有取暖设备,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在父亲睡前他自己先脱下衣服,钻到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把父亲的被窝焐暖后,再让父亲睡下。小黄香热爱父母,体贴入微的照顾父母,人们交口称赞:“天下无双,江夏黄香。”他的“扇枕温席”传为美谈。  缇萦救父  缇萦(Tí yíng)是汉文帝时一个“太仓长”淳于(Chún yú,复姓)意的小女儿。淳于意精通医道,后弃官回家行医,就诊者盈(yíng)门。有一次,他在门上贴了告示:“这两天有事出门,不看病。”恰好有个地方大官来看病,因病情重,死在淳于意门外。死者家属诬告淳于意行医害人,当地官府准备判处刖(yuè)刑,就是把脚砍掉。但因为淳于意当过太仓长,是朝廷命官,判罪要经**批准,于是就把他押解到京师去定罪。  淳于意没有儿子,只有5个女儿。他被押解上路那天,小缇萦到父亲面前说:“我护送您上京,路上我一定尽心照顾您。”说完就背起事先准备好的小包,辞别姐姐门,护着父亲上路去。到京城,她冒死给**写信,大意说:我父亲为官**,行医有术,现被人诬告要受刖刑。人一受刖刑,不死也得残疾,永难复原,想改过自新也不可能了。我宁可入官为奴婢(bì),替父亲赎罪。?  汉文帝见缇萦人不大,孝心却不小,受到感动,赦(shè)免了淳于意,让他领着小缇萦回家去。后来,汉文帝也感到使用肉刑的坏处,冤枉好人后无法纠正,就下令废除了肉刑。??  程门立雪  北宋的哲学家杨时(1053-1135)从小好学,中进士做了官以后,弃官不做,跑到河南拜大学者程颢(hào)为师。程颢死后,为了深造,他又继续拜程颢的弟弟程颐(yí)为师,这时他已经是40岁的人了。?  一天中午,杨时和同学游酢(zuò)(1053-1123)一起去向程颐求教,正赶上程颐坐着养神小睡。这时,下起鹅毛大雪,为了不影响老师休息,他们不声不响站在大门外雪地里等候。到程颐醒来发现他们,请他们进屋时,门外的雪已经有一尺来厚了,杨时和游酢站过的地方,留下两对深深的雪窝。?  廉颇负荆请罪  战国时期,赵国的文臣蔺(Lìn)相如,因在“完璧归赵”和“渑(miǎn)池会”两次重大外交活动中,挫败了强大的秦国的阴谋,卫护了赵国的利益和尊严,被封为上卿,地位在大将军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对人说:“我做了多年的赵国大将,攻城野战,出生入死,立下赫赫大功。蔺相如只靠动动嘴皮子,一下子职位比我还高。我见到相如一定要羞辱他!”?  〖TP08.tif,BP〗?  蔺相如听到后,不与廉颇计较,多方回避和廉颇见面,当他带着随从外出,望见廉颇的车马,老远他就叫车夫绕道躲避。他左右的人都以为这样做是很羞耻的,蔺相如却笑着问:“你们说,与秦王相比,廉将军威风大,还是秦王威风大?”“当然是秦王啰!”“可不是!”蔺相如接着解释:“秦王那么威风,我都敢当廷叱责他,我尽管愚笨,难道就独独害怕廉颇将军吗?我是考虑到,强横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进攻赵国,还不是因为有我和廉颇两人在,如果我和廉颇闹起矛盾,两虎相斗,必有一伤,甚至两败俱伤,那时秦国就会乘虚而入。国家要紧呐,个人受点委屈有什么关系!我这样做,是把国家的安危和利益摆在首位,把个人的恩怨抛到后面。”?  廉颇听到相如的这番话,非常惭愧。他脱光上衣,裸露着身子,背着荆条,到相如府上公开请罪,希望相如能用荆条抽打自己,以表自己认错、赔礼道歉的诚意。蔺相如一见廉颇这样,赶紧以礼相揖(yī)。从此两人结为同生死共患难的刎颈之交。这就是有名的“将相和”的故事,他们双方都做到识大体、顾大局,为国家的利益,抛开个人的恩怨,团结合作,使虎视眈眈的秦国很长时间不敢贸然举兵侵犯。?  管鲍之交  管仲(?-前645)和鲍(Bào)叔牙交谊的故事成为千古美谈。他俩是春秋时期齐国人,自幼结交,互相了解,彼此知心。长大后两人分属于齐国互相敌对的两派****,鲍叔牙拥戴的齐公子小白胜利了,当了齐国的.君主,叫齐桓公,鲍叔牙成为**。管仲所效力的公子纠失败,被逼**,管仲成了俘虏。齐桓公准备将管仲处死,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说:“管仲的才能远远超过我,要使齐国富强,非重用他不可。”齐桓公接受鲍叔牙的举荐,用最隆重的礼节,请管仲当了齐国的**,而鲍叔牙心甘情愿居于其下,成为管仲的助手,两人同心辅佐齐桓公长达40余年。齐桓公用了管仲的谋略,很快成为春秋时期五个霸主中最早和最有名的一个。??  管鲍之交被称为金兰之契(qì)。契,指情意相投;金,指金属,**坚固;兰,指兰花,**美好。金兰,形容交情的信诚。金兰契比喻意气相投、信诚深厚的友谊。?  管宁割席  管宁(158-241)是三国时魏国隐士,曾经与朋友华歆(xīn)同在菜园锄地,他们看到地里有片金子,管宁就像看到瓦石一样,毫不动心,照样挥锄,而华歆把金子拾起来后又扔下。他们两人坐在同一张垫席上读书,有大官的车轿从门前经过,管宁照样埋头读书,而华歆放下书本,跑出去观看。从这两件事管宁感到华歆还不能淡泊金钱和权位,有贪财之心,有羡慕富贵荣华之意,与自己志趣不同,于是同华歆割席分坐,拒绝再和他做好朋友。古人席地而坐,把连在一起的坐席割断就表示绝交。管宁“割席”、“拒华歆”被当作交友之道的美谈,他的态度或许过于严厉,但他重视朋友的品行和志向这一原则是可以借鉴的。?  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是东汉末年鲁县(今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在文学上很有成就,被列为“建安七子”之一。他从小聪慧敏捷,很有教养,在7个弟兄中他数老六,与兄弟相处,处处谦让,4岁时有一天,兄弟们一起吃一盘梨,哥哥让他先拿,他只拿一个最小的。父母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年纪小,应该拿小的,大的留给哥哥们吃。”父母又问:“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孔融说:“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弟弟吃。”?  “狼来啦”的故事  从前,有个小孩在山上放羊,他看见山下田里大人们正在辛勤地劳动,就想撒个谎,逗逗乐。他冲着山下大喊:“狼来啦!狼来啦!”田里的人听到喊声,立即举着铁锹,扛着锄头,紧张地奔上山来,累得气喘嘘嘘。那个小孩却高兴地拍手大笑:“哈哈哈!你们都上当啦!”大人们生气地走下山去。过两天,大人们正在种田,又听见山上有人喊“狼来啦!狼来啦!”大人们拿起农具飞快地奔上山,原来又是那个孩子撒谎,他得意地笑道:“哈哈哈!你们又上当啦!”大人们气坏了。又过几天,那孩子在山上放羊时,真的来了一只狼,他吓得拼命喊:“狼来啦!狼来啦!”农田里的大人都说:“准是那个孩子又在骗我们,别理他!”结果那个小孩被狼吃掉了,因为他老撒谎,别人对他就失去了信任,不相信他了,结果吃亏的还是他自己。所以说“狼没来,勿相欺”——千万不要说谎。?  康映雪  晋朝人孙康,酷爱学习,常常感到白天时间不够用,可是家里贫穷,买不起灯油。特别是冬季,白天短黑夜长,让夜晚的时间浪费掉实在可惜。一天夜里,孙康一觉醒来,看见窗缝里透进白光,以为已经天明了。出门一看,原来是下了大雪,山、水、树木、屋宇,全都银装素裹,闪闪发亮。他灵机一动:映着雪光,不是可以读书吗?此后,他便映雪读书,常常读到鸡叫。?  凿壁偷光  汉朝人匡衡少年时勤奋好学,可是家中贫困,夜读无灯。邻居家每晚都点烛,但烛光照不到他家中,于是匡衡就在墙上凿了个洞,使邻家的烛光照入,借以读书。由于他刻苦攻读,后来终于成为西汉有名的经学家。?  孙康、顾欢、祖莹、匡衡他们读书的客观条件极端困难,但他们依靠自己的智慧尽力去创造条件,坚持学习。如今我们学习条件与他们相比是何其优越,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读书学习呢??  锥刺股  战国时辩士苏秦,游说(Shuì,劝说)秦王失败后,形容憔悴地回到洛阳家中,遭家里人的冷遇。为此苏秦发愤苦读,夜以继日。每当晚间读书睏了,他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使自己警醒。他就这样努力学习,终于成为当时著名的纵横家,《战国策》残卷中收有他的游说辞和书信16篇。?  铁杵磨针  相传唐朝大诗人李白少年时在四川读书,不肯用功,中途弃学回家。在路上看到一位老婆婆,正拿一根铁杵(chǔ)在石头上不停地使劲磨。李白不解地问:“你磨铁棒干什么用?”老婆婆说:“想把它磨成一根绣花针。”这情景使李白很感动,他想:“这需要花多少功夫,需要多么顽强的毅力呀!学习不也正需要这种精神吗?”于是,他回到学馆,刻苦学习,终于成为很有成就的人。谚语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也是出自这个故事。国学经典故事10篇(扩展10)——幼儿园国学经典故事实用5份  幼儿园国学经典故事 1  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在前往齐国的路上,突然听到有人在哭,声音显得很悲哀。孔子对驾车的人说:“这哭声,虽然听起来很悲哀,却不是家中有人去世的悲痛之声啊!”于是,赶着马车寻声到前面,前进一小段路后,便看到一个不寻常的人,身上挂着镰刀,系着白带,在那里失声痛哭,然而却不是哀丧之哭。孔子于是下车,上前问道:“先生,请问您是什么人呢?”那人回答:“我叫丘吾子。”孔子问:“您现在并不是服丧的时候,为何会哭得这样悲伤呢?”丘吾子哽咽地说:“我此生有三个过失,可惜到了晚年才觉悟到,但已经是追悔莫及了。”孔子便问:“您的三个过失,可以让我听闻吗?希望您能告诉我,不要有什么隐讳啊。”丘吾子悲痛地说:“我年轻时喜欢学习,可等我到处寻师访友,周游各国回来后,我的父母却已经死了,这是我第一大过失;在壮年时,我侍奉齐国君王,然君王却骄傲奢侈,丧失民心,我未能尽到为人臣的职责,这是我第二大过失;我生*很重视友谊,可如今朋友间却离散断绝了,这是我第三大过失。”丘吾子又仰天悲叹道:“树木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刮个不停;儿子想要奉养父母,父母却不在了。过去了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是年龄啊;再也不能见到的,是父母啊!就让我从此辞谢这个人世吧!”因此,丘吾子便投水自尽了。孔子很感叹地对弟子们说:“你们应记着此事,这足以作为我们的借鉴啊!”  幼儿园国学经典故事 2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陈蕃,他学识渊博,胸怀大志,少年时代发奋读书,以天下为己任。一天,他父亲的一位老朋友薛勤来看他,见他独居的院内杂草丛生、秽物满地,就对他说:“你怎么不打扫一下屋子,以招待宾客呢?”陈蕃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听了无言以对,觉得很有道理。从此,他开始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最终成为一代名臣。  幼儿园国学经典故事 3  以人为镜  唐太宗是一个文武双全,英明盖世的能人,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在他身边有两位**他言行的“明镜”:一为长孙皇后,另一位乃忠义贤良的魏征。**一有过错,他们立即会巧妙地指出。  据《贞观政要》一书所载:唐太宗喜欢一只小鹞子,一日正在玩鸟,魏征来了,太宗怕魏征指责自己,赶快把小鸟藏到怀中。魏征假装没看到,故意留下来与他商谈****。太宗心里虽为鸟着急,却也怕暴露,因为他信任、敬畏魏征。等魏征走后,太宗取出怀里心爱的小鸟一看,早已命归黄泉了。  于是伤心地回到后宫,大发雷霆说:“我非杀掉这个田舍翁不可!”  皇后闻之,问明原委,立刻穿上大礼服向太宗行礼道贺:“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唐朝有魏征这样的好臣子,又有您这样的好**,这是有史以来没有过的好现象,国家兴盛指日可待。”故使太宗渐渐*息了怒气。  唐太宗就“以人为镜”常观察自己,真正做到了勇于改过、从善如流。  后来魏征死了,唐太宗惋惜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而今魏征不在了,朕就少了一面镜子。”  故事点评:身体的仪表妆容,可以用镜子来观察;而自己的心态行为,就要靠别人来**,或靠自心来反观,一旦发现了错误,就要立即改正。能得旁人**、提醒、指出自己的过失是相当重要的,若是具有德行的智者指出你的过失时,就可以推知自己肯定有过失,应反观自己力图改正,并真诚地感谢指责自己的人,也应万分珍惜这种福报机缘!  幼儿园国学经典故事 4  孟母择邻  孟子,名轲,是战国时期知名的思想家,相传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承担了教育孟轲的职责。孟母为了教育他,曾经三次搬家。  起先,他家住在一座山下,山上有很多坟墓,他便经常学着上坟人的样子,又烧纸又跪拜。孟母怕儿子误入歧途,就把家搬到人多的集市上,可是他家的邻居是个屠户,孟轲又学着吆喝卖肉。孟母十分担心,又把家搬到一个靠近学堂的地方,他每天听到的是读书声和先生的教导,学堂里琅琅的书声吸引了孟轲,他渐渐地学着念起书来。孟母终于满意了。  在孟母的努力下,孟轲终于找到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后来,他拜孔子的孙子子思为师,最后成为伟大的思想家,被人们誉为“亚圣”。  智慧小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什么样的人相处,常常会影响到自己。也有说:学好三年不足,学坏一日有余。因此,善于学习之人,会很谨慎地选择朋友,如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弟子规》中说:“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近,百事坏。”意思是说:亲近仁德之人,亲近良师益友,可以提高我们的道德学问。而与不善之人相处,便会受到影响,损伤道德。  幼儿园国学经典故事 5  三人成虎  魏国大夫庞恭,将要陪魏**到赵国去作**,临行前对魏王说:“假如一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不相信。”  庞恭说:“如果两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将信将疑。”  庞恭又说:“倘若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相信了。”  庞恭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老虎了。现在赵国离魏国比这里的街市远多了,议论我的又不止三个人,如果我走后有人说我坏话,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有分寸。”  后来**结束了**的生活,但魏王果真听信了小人谗言,没有再召见庞恭。  故事点评:判断一件事的真伪,不能偏听偏信,必须经过细心考虑,不然就会误把谣言当真。评论他人要小心谨慎,看别人有过错时,一定要再三观察,否则,妄加揣测就开始诬陷,有时不经意的一句话,会给他人带来终身的伤害。故事,国学
推荐内容